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经历。虽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创设性的增加了惩罚性赔偿,加大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但因为损失小、取证难、缺乏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等问题,很多人在维权道路上体验糟糕。
家住玲珑湾的王先生是一个机车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外卖骑手。2020年7月份,他在国内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辆二手五羊本田摩托车,收到货物后不久便起诉到法院主张该五羊本田摩托车系仿造。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王先生虽然言之凿凿但提交的证据要么是自己手写的鉴定报告、要么是投诉电商平台的手机截图,唯独缺少了能够支持自己诉讼主张的关键证据。承办法官建议消费者莫贪小便宜,在购买大件商品或者以显著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商品时要注意保留发货单、购货发票等单据;拆件后及时检查商品真伪并通过拍照、摄像等方式保留证据;在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时首先找平台协商解决,如果平台不能妥善处理的话应当要求平台提供商家信息,为日后起诉做准备。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12315等小程序对出售劣质商品的店铺进行投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理意见即可作为解决纠纷的方法也可以作为消费者维权的有力证据。如果平台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理意见对消费者不利的话,那么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司法鉴定等方式补强证据,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添助力。
最后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在日常交易活动中,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谨防上当受骗。经开区法院 蒋卫斌
|